強化自貿試驗區策略推動西部全面開放

03.14(更新于03.14
目前,中國已建立運作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,其中西部地區6個,分別位於陝西、四川、重慶、廣西、雲南、新疆。這些具有內陸、沿邊特色的西部自貿試驗區,不僅成為區域發展的成長極,推動西部地區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,而且對接國家戰略,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。例如,2024年,陝西將探討形成72個創新案例,其中3個在全國複製推廣,23個在全省複製推廣;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1.22萬家,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0%;全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年增65%;中歐班列(西安)雲艙系統正式上線運行,企業報關、單證準備時間由5小時壓縮至5分鐘以內。
可以看出,自貿試驗區已成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和高品質發展的主戰場。西部地區可充分利用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升級戰略機遇,採取以下幾方面措施,進一步提升開放水準。
一是積極探索西部地區區域協同、開放平台建設的雙路徑。一方面,加強與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黃河流域等區域的合作,探索逐步參與世界市場體系、國際要素循環和全球產業分工的區域合作機制;深化與江蘇、浙江、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科研機構、高新技術企業合作,創新區域經濟合作模式,透過共建產業園區、合作項目等方式,促進產業轉移與優勢互補;借力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,激發民營經濟活力,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。另一方面,共同做強開放平台,鞏固拓展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成果,落實有關政策措施,穩步擴大製度性開放;進一步擴大絲路博覽會、中國西部博覽會、歐亞經濟論壇等品牌會展影響力,全面培育深度綁定的城市策略夥伴。
二是西部地區正在加速推動形成陸海內外連動、東西互助的全面開放格局。深入實施基礎設施聯網、補網、強鏈,加強陸港、空港等國家物流樞紐及航空、鐵路口岸建設,加速形成高鐵網絡,加速建設國際物流樞紐,加速建構「通道+樞紐+網路」現代化物流體系。進一步推動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、市場化永續運行,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聯合組織營運模式,促進班列與當地資源對接;推動與共建「一帶一路」國家的合作,提升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。加強與上海港、天津港等東部港口合作,實現海鐵聯運和無縫對接,為絲路經濟帶建設提供物流支撐。實現東西向亞歐陸海貿易通道和南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接,統籌推進陸空絲綢之路建設,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
第三是優化西部地區各貿易試驗區開放功能分工,打造各具特色的開放高地。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,推動開放合作園區建設,提升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水準。強化各試驗區經濟發展特色與功能,提高運作效率,優化行政功能區建設管理邊界,明確責任分工,共同打造高水準開放平台,形成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。自貿試驗區透過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,確保人潮、物流、資金流、資訊流便捷暢通,全面提升週邊城市中心城區要素集聚能力、產城融合水準及輻射帶動效應。加速建構內需與外需並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,形成強大的開放產業群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基地,打造特色鮮明的金融集群與區域金融中心。完善創新發展體系,發揮自貿試驗區創新驅動平台作用,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。
四是西部地區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升級策略,加速先行先試、融合探索。擴大製度性開放,不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,深化「放管服」改革,提升對外開放水平、營商環境、創新驅動能力。主動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(RCEP)、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(CPTPP)、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(DEPA)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。打造服務業發展人才高地,在自貿試驗區率先建立完善高階人才評估機制,簡化高階人才評估認定程序,完善符合資格的外國高階人才簽證居留政策,促進國內外專業人才雙向流動,開闢外國高階人才到西部地區工作綠通道。
五是加強西部地區與海南自貿港合作,探索協同發展。主動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,加強政策協調,嘗試制度“捆綁”,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貨物和要素流動的協同創新區,共同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法律法規、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。此外,我們也將共同推動旅遊、現代化服務業、高新科技產業等重點產業開放創新發展。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,探討建置能源、航運、產權、股權等國際交易場所,在資料安全方面探討建立暢通資料流動與保障資料安全的平衡機制,加強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。
(作者為西安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助理院長、副教授)
來源:中國貿易報
接觸
留下您的訊息,我們將會與您聯繫。

公司

關於我們

商業

大宗商品交易

商業諮詢

國際物流代理

跨境貿易與投資

訊息

訊息